- 發布人:新媒體中心
- 時間:2023-10-27
- 點擊:36
- 來源:
10月26日下午,馬克思主義學院教師與學生一起,走訪了“中國好人”、退伍老兵周瑞林,現場聽取了他踐行“生死一諾,為友盡孝”的感人故事,師生同上一堂“行走的思政課”,感悟一名普通軍人的忠誠與信仰。
周瑞林為師生深情講述了他1979年參戰,以及此后“尋親”和堅持替犧牲戰友“盡孝”的故事。一次他與廣東東莞籍戰士麥錫輝分在一個戰斗小組,他們在執行任務時相互許下諾言:“咱倆假如誰在戰場上犧牲了,活著的一方要把對方的父母當成自己的父母,像親兒子一樣養老送終!
在那次戰斗中,周瑞林負傷后被兄弟部隊救了回來,但此后他倆徹底失去了聯系。盡管裝著生死約定紙條的背包丟了,但周瑞林將與戰友的約定刻在了心中。
退伍后,周瑞林工作之余一直沒有放棄尋找戰友。他克服交通不暢信息難通等諸多困難,四處打聽戰友的消息,每次出差也會聯系當地的軍轉部門。2007年,他到廣西出差時順道到靖西烈士陵園祭奠當年犧牲的戰友,在烈士墓碑上突然看到了讓他心心念念的名字。他心里只有一個念頭,盡快找到戰友的家人。
安頓好工作和家庭后,周瑞林只身前往南方,幾經周折找到了犧牲戰友的家人信息。2008年國慶假期,周瑞林赴東莞,雙膝跪在犧牲戰友的父母跟前:“爸、媽,兒子來晚了……”兩位老人與周瑞林激動地擁抱在了一起。
2009年周瑞林趕往東莞同戰友的父母一起過春節。為了兌現約定,當年3月他辭去檢察官職位來到東莞,像親兒子一樣照護、陪伴著戰友的父母。周瑞林說,戰友把一生都獻給了祖國,活著的人就應該替戰友盡孝。
2016年初,戰友的父親去世,周瑞林以長子的身份和其他弟妹一起操辦了喪禮。如今,周家和麥家早已親如一家,周瑞林的妻兒也很自然地融入了這個大家庭。
44年堅守一句承諾,這是親如手足的情義,是勇于擔當的責任,更是軍人的忠誠信仰!2022年第四季度,周瑞林榮登“中國好人”榜,他的事跡感動了更多的人。
周瑞林還飽含深情地告誡大學生:烈士們為了保衛祖國的邊疆,為了國家和人民的安全,不怕流血犧牲,獻出了年輕的生命。我們永遠不能忘記和平是用生命換來的。希望大學生要珍惜現在幸福美滿的時代,努力學習,積極向上,報效祖國和人民,為祖國的強盛奉獻自己的青春與智慧。
聽完周瑞林“生死一諾,為友盡孝”的故事,我校老師再聯系思政教材,進一步提煉和升華了實踐教學課堂內容。同學們還與老英雄進行了多輪現場互動。
下一步,學校將結合地方優質紅色資源,不斷推動思政課走出校園、走向社會,講“活”思政課,增強思政課的思想性、理論性、親和力、針對性,更好地引導學生把愛國情、強國志、報國行自覺融入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奮斗之中。